青花瓷、華寧陶……領略云南玉溪獨特的文化氣質
說起玉溪,許多人會想到撫仙湖、各種美食,卻很少留意到這里的青花瓷、華寧陶等手工藝品也有著悠久的歷史。
玉溪青花瓷
玉溪市博物館藏玉溪窯青花獅子滾繡球紋蓋罐(光明日報圖片)
玉溪青花瓷歷史悠久,始燒于元末明初,代表歷史上云南陶瓷燒制技藝的杰出水平。玉溪與江西景德鎮、浙江江山被稱為中國青花瓷器的三大產地。
由于歷史原因,玉溪青花瓷約在清初衰退,但在玉溪當地,燒制陶瓷的技藝一直延續至今。
玉溪市博物館藏玉溪窯青花一束蓮紋盤(光明日報圖片)
為恢復玉溪青花瓷技藝,傳承陶瓷文化,玉溪市紅塔區全方位引導和支持陶瓷產業發展,重點打造玉溪窯青花瓷品牌。
2013年12月,玉溪窯青花燒制技藝被列為了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華寧陶
華寧陶(玉溪日報圖片)
華寧陶歷史源遠流長,陶器燒制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。
明朝洪武年間,一位名叫車朋的景德鎮陶工遷居至當地碗窯村,建窯燒陶,傳承技藝,華寧陶開始正式出現在中國陶瓷史上,并于清代到達其影響力頂峰。碗窯村也成為明清時期西南地區最主要的陶器生產交易集散地。但由于其制作程序過于繁復,且生產工藝跟不上時代發展,華寧陶自民國后期逐漸走向衰落。
改革開放以來,一方面得益于華寧陶瓷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,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,一方面得益于國內外市場對陶瓷產品的需求更加旺盛,為華寧陶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空間,華寧陶步入了復興正軌。
華寧陶愛好者在紅塔區洋紅華寧陶器店選購陶瓷產品(云南日報圖片)
近年來,華寧陶產業通過在傳承中創新,在創新中發展,已形成工藝美術陶瓷、建筑園林陶瓷和生活日用陶瓷三大陶業品類,陶瓷結構、產品體系基本形成。同時,華寧陶產業的吸引力不斷增強,從業人數日漸增多,收藏華寧陶、研究華寧陶的人員也不斷增多。
江川銅
燒制銅鍋(光明日報圖片)
江川制銅業歷史悠久,新河嘴村和漁村打制銅器的歷史可追溯到600年前。出于生活的需要,村民以黃銅、紫銅為原料,鍛打炊鍋、臉盆、茶盤、茶壺及碗筷等生活用具。隨著時代的變遷,加之種種歷史原因,這一民間工藝一度斷層多年,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,整個江川僅有幾名藝人打制炊鍋、臉盆、茶盤、茶壺、墨盒、碗筷湯匙等器皿,且多為自用或供親朋好友使用。1993年后,由于市場需求的擴大,江川青銅文化開始在民間慢慢復蘇。
;€~案(人民網圖片)
江川是古滇王國青銅文化的發源地,1972年,李家山共出土文物1300余件,青銅器占1000余件。長期以來,李家山出土的各類青銅器物件,始終以深邃的藝術魅力引領著江川乃至云南各地的青銅(仿古銅)系列工藝品的發展方向。
近年來,江川搶抓文化產業發展機遇,加大品牌打造和人才隊伍建設,推動創新發展,努力把青銅文化產業打造成江川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。(綜合中國日報網、云南日報、玉溪日報等)
上一篇:勐海稻蔗輪作田間測產創高產
下一篇:玉溪“三下鄉”活動啟動
- 云南永善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助力文化事業發展01-27
- 云南永善黃華轉作風干實事 干群架起連心橋”01-27
- 云南永善婦聯助高寒山區學生溫暖過冬01-27
- 云南玉溪市江川區第十三屆開漁節啟幕01-27
- 玉溪江川通用機場建設啟動01-27
- 玉溪市120開啟一鍵呼救精準定位時代01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