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滄小堅果長成大產業
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,打出“整合資源,捆綁資金,舞動龍頭,組織合作,扶持大戶,培育市場”為機制的組合拳,臨滄市各級黨委、政府吃透“山情”發展堅果產業,正在合力奏響山區林業精準扶貧交響曲。
臨滄山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97%,大多數貧困人口生活在山區。
位于滇緬交界處的鎮康縣田壩村可用“地無三尺平”來形容。村支書說:“過去很長一段時期,這里的470余戶村民靠的是刀耕火種解決基本吃糧問題,運輸靠人背馬馱,住的是茅草屋,是全市貧困程度較深的一個苗族聚居村!
前些年,龍頭企業云澳達公司與田壩村簽訂長期租賃協議,租下6000多畝土地示范種植澳洲堅果,村民王習寧是田壩村最先“吃螃蟹”的人,現在已當上了“莊園主”。
“我首先去了云澳達公司打工,學習堅果種植和管護技術,然后自己干,不斷擴大種植面積。到現在我種了1500畝堅果,今年已獲利100多萬元!蓖趿晫幍哪樕暇`放著笑容。
“下一步,我打算把堅果種植面積發展到2000畝,并在樹下套種咖啡、茶葉和旱稻,再養上些蜜蜂、土雞,到時候再把農家樂規模做大一點!蓖趿晫幷f起了自己的致富經。
經過多年培育發展,臨滄堅果已逐步進入初產期,全市掛果面積達25萬畝,初花初果面積16萬畝,投產面積9萬畝。今年堅果行情持續走俏,創歷史新高,按市場價計算,青皮果每噸1.7萬元,殼果每噸5萬元,預計堅果總產值突破6億元,比去年增長150%。
除堅果外,核桃也成為臨滄市山區群眾脫貧增收的“明星產業”。目前,全市核桃種植面積達800.39萬畝,全覆蓋市域所有鄉鎮,受益農戶43.5萬戶。預計全市核桃投產面積將達500萬畝,產量30.6萬噸,產值61.2億元。
有著“中國核桃之鄉”之稱的鳳慶縣,已建成核桃基地171.8萬畝,掛果投產130萬畝,產量達11.2萬噸,實現產值20多億元。農民靠核桃一項,人均實現收入4000多元。目前全縣有42萬人從事核桃種植管理和經營加工活動,占全縣總人口的90%。
林果產業既穩步推進又快速發展,不但成為臨滄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可持續的“綠色銀行”,還確立了臨滄在云南林業中的地位。據省林業廳發布的森林資源主要數據顯示,臨滄經濟林木資源面積全省第一。去年,全市實現林業總產值165億元,農民人均林業收入3800元;今年,有望實現林業總產值200億元,農民人均林業純收入達4500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國內唯一的“國家堅果類檢測重點實驗室”落戶臨滄,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完工。用“綠色”這把鑰匙,臨滄打開了世界之門:第八屆國際澳洲堅果大會將于明年在臨滄召開,堅果產業的強勁發展勢頭將吸引世界的目光。(記者 李春林 謝進)
上一篇:麗江隊在云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中獲五獎
下一篇:臨滄首條高速公路通車
- “名雞”產業助力群眾增收12-24
- 臨滄市結合實際多元發展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12-24
- 臨滄首條高速公路通車12-24
- 黃毅永勝要推進優勢特色產業向最適宜區聚集發展12-24
- 讓出版成為文化產業的創意源頭12-24
- 保山硅基產業園效益初步顯現12-24